近期,我们关注到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各自的舆情管理制度公告,这标志着上市公司在品牌声誉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市公司为何需要制订舆情管理制度?
面对日益复杂的舆情情况,确保品牌声誉和投资者利益,是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舆情管理的必要前提。
监管方面,监管对舆情管理重视度持续凸显并提出明确要求。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新发布的业务规则中,将申请首次公开发行的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是否存在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所列口碑声誉等重大负面情形,同步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保荐人也需出具专项核查意见并纳入申报文件范围。企业上市后的舆情管理也将成为影响信披准确与完整的变量之一。
部分自媒体以流量为王的经营思路,对上市公司的实质性伤害不大,但对品牌影响恶劣。
从积极应对舆论风险,确保品牌声誉和投资者利益、配合监管工作角度,企业需要制订有效的舆情管理制度。
如何有效落实舆情管理制度?
舆情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主要包括有监测和识别虚假信息、区分重要性、应对舆情、启动预案等多个内容。
舆情管理具有多维(换位)思考、多条线协调统筹和多方资源协同的特点。
在此,丁铎尔咨询将舆情管理实务工作中的几做几不做,分享给大家:
● 保证合规大前提,不擅自说、不擅自做、不随便问
● 执行层与相关部门做配合、做协调、做好统筹环节中的每一步
● 制订多维策略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组合,掌握灵活多变大原则
● 面对负面舆情,关键人要情绪稳定,不做任何多余步骤
想了解更多方法,随时留言或邮件咨询service@dingdowell.com